此前,工信部正式发布了业界期盼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RFID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重要环节,随着物联网应用扩展,市场也将快速扩大,最新报告表明,预计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15年达到373亿元。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RFID电子标签芯片行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这是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正确领导下努力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值得为之自豪。 但另一方面,我国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地区发展差距偏大,经济发展中还有诸多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对此又要高度警醒。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国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道路仍然曲折。一方面,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而支持我国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各方面优势有可能逐步弱化。 此前,工信部正式发布了业界期盼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的出台,无疑给正在发展的中国物联网又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 RFID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重要环节,在物联网产业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2004年国家金卡办率先启动物联网RFID应用试点与示范工程以来,对推动中国RFID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RFID产业链已经形成,2010年中国RFID产业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中国RFID应用基础初步奠定。 然而,尽管中国RFID产业这些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RFID超高频核心技术问题、标准问题、成本问题、商业模式等诸多问题,依然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最令人欣喜的是:这一系列制约整个中国RFID产业与应用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已经被列入《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中,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有效突破和真正解决。 在《规划》的主要任务中第一项“大力攻克核心技术”的第一条,便明确指出:要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等感知技术的研究。在第二项“加快构建标准体系”任务中的第二项,明确说明:要积极推进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重点支持物联网系统架构等总体标准的研究,加快制定物联网标识和解析、应用接口、数据格式、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而在“协调产业发展”的第一项,明确指出: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制造业。 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配套产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微纳器件、集成电路、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013年8月,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简称国际物促会,IIPA)发布了《2013-2017年中国RFID行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经历过一段为期4-5年高速成长阶段的中国RFID行业,虽然在近两年因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相关投资下滑等因素而出现了一定的增长速度调整,但仍然保持着相对快速的发展态势,预计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15年达到373亿元。 虽然行业在短期内进入调整阶段,但国际物促会的市场调研显示,经过短期调整后,中国RFID行业将在2015年左右再次进入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并将出现更令业者惊喜的市场特征与发展方向。 报告指出,目前RFID已经在国内的身份识别、交通管理、军事与安全、资产管理、防盗与防伪、金融、物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部分领域开始进入规模应用阶段。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RFID技术开始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其中,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身份识别、交通管理、军事与安全、资产管理等市场领域,已经或将逐步成为国内RFID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sadfsa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