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坛 RFID知识 English 中文
 
首 页 关于我们 RFID产品 IC智能产品 RFID行业案例 物联网新闻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物联网新闻 - 行业资讯
泰州工序管理:动支付生态似乎走到了巨变的前夜
发布日期:2013-7-4 浏览次数:900 次
随着“搅局者”不断出现,移动支付生态似乎走到了巨变的前夜。
  以银联为“霸主”的国内支付市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以马云为首的网络支付正在挑战和蚕食银联的传统业务外,面对急剧变化而利益丛生的移动支付市场,传统的银行也骚动起来。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应该参与推动制定行业标准。”万事达卡大中华区总裁凌海向记者表示。
  随着传统银行加入 “较劲”的阵营,多年来犹如大象般的银联,将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
  最近的一次“挑战”,来自于中信银行。近日,该行称,已与多家商业机构签署手机支付合作协议,推出了一款新的支付工具,除拥有银联移动平台所有功能外,还增添了二维码支付功能。中信在与银联“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却推出了一款“绕开”银联移动支付、更为便捷的二维码支付来蚕食手机支付市场,其中况味,不言自明。
  银行两边下注
  同一领域内的机构正快速转变竞合关系。就在中信银行推出基于中国银联的NFC支付工具的三周后,中信银行再次推出一款可以实现二维码的无卡支付工具,使用时只要下载中信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并进行银行卡捆绑,无需持卡,手机一扫,15秒即可完成付款全程。
  随着移动支付尤其是近场支付的进一步普及,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发展潜力十分可观,无论是银联还是银行,都寄望于打造支付平台。
  “目前,尚不能确定二维码支付将成为手机支付的主流,而银联的NFC支付也不可能一定是主流,我们新的支付方式和银联移动支付平台互为补充,但是要比银联移动支付平台多了二维码支付方式。”中信银行总行网络部总经理助理徐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那么,为何在已加入银联支付平台之后,企业还要推出新的支付方式?在国内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企业,无论是中国银联、电信运营商,还是商业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竭力打造自己的支付平台,但实际上每一个参与移动支付的企业,可能成为平台的参与者,而能成为平台者寥寥。在平台参与者看来,加入平台关键在于用户规模和提供的利益分成机制,而用户是否使用平台,还是要看平台的应用和服务的种类和质量。
  “足够大的用户群、合理的分配机制、规范而开放的制度是平台生态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但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用户的选择。”万事达卡中国区总经理常青向记者表示。
  “银行必须要有自己的模式,否则将受制于人。”徐鹏称,银联支付平台对银行来说,应用场景被银联、运营商锁死,银行很难推动自主创新,因为创新应用场景必须通过平台。
  平台成本之困
  搅局者正破门而入,但消息并非都是乐观的。徐鹏表示,银联目前的POS并不能支持二维码支付。如果以中信银行一家之力,铺就支持二维码支付的POS势必是一笔巨额投入。
  应该说,技术革新为金融业带来了想象空间,但最终哪种支付方式可以成功,关键在于用户的选择。
  二维码支付虽然大大提高了消费者支付的便捷程度,但对于商户来说,成本亦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大渔是一家全国连锁餐饮企业,该公司北京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每家店仅有一台POS,由银行方面负责安装等费用,如果另一家银行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也是乐于接受的。
  目前,国内的POS大都是银联联合各类银行机构铺就,目前中国央行正大力推行芯片卡,而银联总裁许罗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使用IC卡的POS也同样支持NFC支付。但徐鹏称,异度支付有四种支付模式,其中NFC支付是与中国银联及中国移动合作,但二维码支付不是,银联的POS暂不支持二维码支付。
  据了解,支持二维码支付的POS每台的成本大致在2000元~3000元。如果中信银行推出的二维码支付要占领消费者手机屏幕,需要为合约商户增添新的POS,将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我们不可能大面积一下子替换银联的商户,银行没有这个实力。我们鼓励刷卡,中信的刷卡份额是有限的,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模式。”徐鹏向记者表示。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则有另外一种说法:“我们并不是一个银行包打天下的模式。今年主要的任务是将包括二维码支付的几种支付模式推向市场,做好市场用户测试和客户体验。真正的客户量、营业收入,甚至利润的增加是摆在明后年的预算里,并不放在今年的预算里。”
  曹彤还向记者表示,该系统将向更多银行开放,而清算必须通过银联,收单行与发单行之间的费用将按照银联的既定规则办理。
  常青认为,近场支付产业链参与机构众多,各参与方利益协调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目前该产业在国内仍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格局。任何一方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主导整个产业都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推动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银行积极参与新技术的创新推广值得肯定,否则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不便。
  目前,虽然国内移动支付方兴未艾,甚至有些企业已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并没有一家拥有鲜明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很难预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明星银行是哪家。a fsg a gfdg
版权所有:南京陆加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5-84858400 传真:025-84858400 苏ICP备1300516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77号 南京网站建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