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坛 RFID知识 English 中文
 
首 页 关于我们 RFID产品 IC智能产品 RFID行业案例 物联网新闻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物联网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具上升潜力
发布日期:2013-11-26 浏览次数:751 次
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近日宣布正式推出基于NFC-SIM卡的移动支付平台业务手机钱包。该业务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推行。除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等8家银行已完成了针对该移动支付平台系统的对接外,其他银行也在陆续接入。届时,用户可通过指定银行对手机钱包进行充值,并在全国范围内的逾130万台带有银联“闪付”标示的终端上进行快捷支付。据悉,该手机钱包可将用户的银行卡、公交卡,及企业类、校园类等实体卡电子化,便于用户进行商户消费、公共交通系统费用支付、门禁刷卡等。

  “移动支付”并非新鲜词语,但因受限于技术、模式、政策等诸多因素,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至2009年3G牌照发放后才有所好转。参照中国移动支付领域近年的发展历程、环境及现状,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首先,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具上升潜力,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的扩大及手机网民的手机支付需求增势也值得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且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40%左右。此外,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手机支付需求也呈现出上扬趋势:CNNIC在2013年年初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2亿,中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74.5%。在此基础上,中国手机端电子商务应用使用率也整体大幅上涨,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增长了6.6%,用户量是2011年的2.36倍,而手机在线支付比例提升了4.6%,用户规模增速超过了80%。

  其次,经过博弈后,金融机构与电信运营商终于迈向深度合作及共赢模式。回顾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历程,运营商及金融机构都曾试图在移动支付领域独占主导地位,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如,中国移动曾在2006年开展手机支付试点业务,却因缺乏足够商户支持最终不了了之;而金融机构及银行体系早先在移动支付领域所进行的一些积极尝试,虽有大量商家的POS终端做保障,但也往往由于针对用户方面推广的失利而难获成功。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中,运营商于移动用户上占有优势,金融机构及银行则在商户支付终端系统方面较为擅长,只有两者深度合作,才可在共赢的基础上真正推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前进。

  2012年6月,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历时一年多的准备,此次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的联手试水,之于中国移动支付领域更是具有阶段性的意义。据悉,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的有效分工已逐渐形成:中国银联在2013年底将拥有共计150万台的非接触金融POS机终端,除了安装新增终端,中国银联还将负责对已有POS机进行相关维护;中国移动则负责大力发展手机钱包用户,在2013年预计销售1000万部NFC(近场支付)功能手机的基础上,还将对中国移动的用户发放具NFC功能的SIM卡。中国银联及中国移动的深度合作,势必令支付终端及受理环境得到改善,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也将由此逐步得到推动和促进。

  其三,统一支付标准拟定出台,中国移动支付领域长期来的发展瓶颈将藉此得到进一步瓦解。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在移动支付标准上一直未有统一:银联主导13.56MHz标准,而中国移动则主导2.4GHz标准,这在无形中对移动支付领域的深层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2011年,中国移动放弃2.4GHz标准,转而支持13.56MHz标准。2013年5月,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179项通信行业标准中,有6项涉及手机支付,其中4项标准对基于13.56MHz近场通信技术的移动终端、智能卡和内置安全模块、非接触式销售点终端、非接触式射频接口等进行了统一规定。业界亦纷纷猜测,若无意外,13.56MHz将作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统一支付标准,相关政策也会随之出台。我们认为,标准的明确统一,必将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础,令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进程得到有效提速。

  中国移动支付领域的上升潜力不言而喻,而其前进过程中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困难也值得注意。如,安全问题就是移动支付消费者普遍担心的首要问题。还有,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金融、通信、商务、服务等多个领域,相应软硬件环境的完善仍需时日,只有以不断完善支付环境及服务为前提,移动支付用户的规模及用户黏性才会有所提高。另外,除了不同板块,如,金融领域与通信领域的联手需多加磨合外,金融机构之间、运营商之间的协同合作亦是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验之一。fdaf sa

版权所有:南京陆加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5-84858400 传真:025-84858400 苏ICP备1300516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77号 南京网站建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