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能城市?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没有一个解释说到了点子上。
通常,智能城市都勾勒了这样一幅未来城市的景象:没有交通堵塞,没有犯罪活动,没有废弃物。城市里的一切,包括咖啡壶和路灯,都能通过轻轻敲击电脑或智能手机,变得高效起来。城镇里全年全天候工作的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能快速地发现和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未来也能预知,"未来报告"能防止问题的出现。
技术驱动的这幅"智能"景象需要大量先进ICT(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ICT可以用来构建城市各部分的互联网络体系,测量、监控和分析关于城市居民、零售活动、垃圾收集、公交到站时间、天气威胁和能源使用等方面的数据。
不难想象,是进行技术和服务营销的企业催生了智能城市的创建。
例如IBM的"智能星球"项目,促进了大数据和分析学的应用,"通过对预期的反应改变了范式。"IBM说,智能城市能"分析数据以做出更好的决策,预见问题以主动解决问题,整合资源以高效运作资源。"
西门子公司建立了一个部门,完全致力于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建设开发。西门子说,智能城市的目标是"把所有公共机构、系统和基础设施整合到一个整体的系统当中。"
像西门子这样的企业,以及一些城市本身都在使用"智能城市"来宣传自己,这使"智能城市"的概念多种多样,我们既可以将它归类到"市场营销",也可以将它归类到维基百科下的任何一个条目。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完全符合上述描述的城市。
例如,像马斯达尔城这样的大型项目,都是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就力求各个方面的技术高新、数据驱动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面包括:建筑物、能源、交通、研究、教育等。但是这些都只是构想,要么在网站上吸引人的眼球,要么就静悄悄地躺在PDF白皮书上或精美的营销手册上,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充满活力的地方供人们生活和工作。
另一方面,拥有大量人口的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智能城市,他们正在测试和部署那些应用传感器、网络体系、实时监测、预测分析等手段的创新项目…尽管这些项目规模小、范围窄,但已经迈出了智能城市建设的第一步。里约热内卢的运营中心就是一个城市建设的范例,它将30个城市机构的信息整合到一个整体的系统当中,帮助城市管理者进行城市管理。
然而,技术行业以外的人,如一些城市规划者、社会学家,还有其他一些人都不禁会问:这些系统要多"智能"才能创建一个城市?
2008年,纽卡斯尔大学的教授Robert G. Hollands在《城市》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写到:"哪个城市不想成为智能城市或智慧城市?"
他说,目前"智能城市"正处于"定义不精确、设想过多、自我膨胀趋势明显"的阶段。
Hollands还质疑,为什么大部分智能城市都只强调技术和企业引导的城市开发,并不断吸引高科技创新产业加入呢?
"我想说的是,技术型智能城市已经变成企业控制信息城市的烟雾弹,"他在文章中写道,"比如,全球的地方政府都强调他们关心的是居民和社区如何利用新技术,他们的经济需求底线似乎就是为城市建设吸收资本,尤其是知识和技术资本。"
Urbanscale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手机设计顾问公司,公司的创始人兼总经理Adam Greenfield在他的新电子书里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反对智能城市(城市由你掌控)。"
Greenfield写道,"大规模商业角色在城市设计和城市配备方面的深度参与,使如今的城市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城市化。似乎20世纪的城市建设方案全部是由美国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奥的斯电梯公司和贝尔电话公司授权的,而不是由Le Corbusier 或Jane Jacobs等个人提出的。"
像Greenfield这样的评论家都提到:仅仅依靠技术和技术人员不可能创建一个智能城市。
2012年,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一个研究小组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智能城市,他们尝试构建一个智能城市的框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得出了与Greenfield的观点相类似的结论,建设智能城市需要8个因素的相互配合,而技术只是其中之一。
这8个因素包括:1)管理和组织;2)技术;3)治理;4)政策;5)居民和社区;6)经济;7)基础设施;8)自然环境。
"尽管现在到处都在宣扬CIT给城市建设带来的优势和好处,但它们的影响并不清晰,"该研究小组写道。"事实上,虽然CIT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但也会增加不平等和数字鸿沟。因此,城市管理者应该在实施ICT时考虑某些特定的因素,如资源的可用性、容量、机构意愿、不平等、数字鸿沟,以及不断变化的文化和习惯。"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掌握智能城市建设的技术和政策,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忽视了个人和社区的需求。"
毕竟,我们要明白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