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深圳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第一次联席会议获悉,下半年全市拟实施25条“治堵”措施。其中,备受市民关注的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各项准备工作,有望于9月底前完成。此外,停驶奖励办法也计划在年内出台。 下半年启动25项措施治堵 联席会议透露:深圳将分阶段开展近期交通治理工作,其中2013年为第一阶段,下半年拟出台25条治堵措施。 据参会人员透露,这25条措施中,部分前期已经向市民公开,例如加强对泥头车“两牌两证”的管理;道路养护、维修限制高峰时段上路作业;年底前建设完成100公里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打通34条断头路,完成85处交通节点改善等。 会议同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包括研究在地铁早高峰前一个小时票价优惠的可行性;高峰时段允许载人中型客车(黄牌)使用公交专用道,鼓励机关和单位开通上下班通勤班车;拟在北环大道、滨海大道、梅林关等主要交通走廊和节点,安排固定拖车动态值守,及时响应和处理公交车、货车等大型车辆引起的交通事故。 明后两年被列为“治堵”第二阶段。会议提出了推动有轨电车、中运量快速公交试验线以及慢行网络建设,推进原二线关设施拆除和二线通道建设,开展停车位出让转让办法等研究工作,实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度等“治堵”思路。 研发全市停车收费联网系统 深圳市政府2012年发布的《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明确将通过需求管理调控上路小汽车数量。今年春节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公示了两套停车收费方案研究成果,其中路内停车收费方案是,工作日白天(7∶15~22∶00),首半小时5元,之后每半小时10元;非工作日白天(7∶15~22∶00),首半小时2元,之后每半小时4元。晚上(22∶00~次日7∶15)均免费使用。方案目前仍在完善中,试点启动没有时间表。 首次治堵联席会议提出,下半年要继续深化论证停车政策方案,统筹考虑路内和路外停车收费标准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调价机制,在9月底前完成路边停车收费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完成全市停车收费联网软件系统开发建设。记者昨日采访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关路内停车收费各项工作的时间表已经开始制定,将择机向社会公布。 在收费设备方面,会议传出消息,深圳路内停车收费将采用基于RFID读卡技术的路边停车收费设备。RFID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的识别方法,其继承了IC卡技术的优点,保密性高、不可伪造;同时省去刷卡过程,提高了识别速度,并可杜绝塞卡现象的发生。 记者昨日了解到,7月2日,市交委道路事务管理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市交委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有消息人士称,该单位职能之一即为负责路边停车收费管理。 停驶奖励政策或年内出台 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以及通过发展智能交通提升道路运行效率,也是深圳交通部门的治堵思路之一。据参会人员向记者透露,会议提出,要继续开展绿色出行主题活动,鼓励公职人员带头申报“每周工作日停驶一天”,并且计划在年内研究出台停驶奖励政策及办法,可能考虑根据停驶时间对保费费率进行降费调整。另外,还将研究发放“深圳通”补助、授予绿色出行荣誉称号等奖励措施和办法。倒持泰阿舶枯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