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北京顺义区的王姓车主,在国贸附近上班,每天都要驾车往返几十公里。前些年,他一直为每天的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纠结着。“听说走ETC(不停车收费)通道环保,我很快就办了速通卡。”王姓车主对记者说。
在北京,像王姓车主这样的速通卡用户有150多万。北京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建成ETC车道454条,人工刷卡车道1165条,高速公路ETC使用率超过31%,高峰时段ETC使用率接近45%。
去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推广ETC使用和联网,按照时间表,最快到今年9月底,全国29个省份将实现ETC基本联网。这不仅意味着,全国1400万ETC用户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更加畅通无阻,也意味着,可以大量节约燃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交通部公开资料显示,按一棵树每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计算,一辆车年使用ETC所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一棵树的年吸收量。
正在全国人大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机动车污染的防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超过90%,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超过70%,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也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环保部门做过有关测算,以一辆国Ⅱ排放标准的小客车为例,每秒钟排放的一氧化碳大概是11毫克、氮氧化物0.3毫克,怠速3分钟排出的污染物是2.7克。
对于机动车怠速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立法监管怠速熄火,去年北京市曾尝试立法规范,不过一年的实践发现,响应3分钟熄火倡导的司机很少。
ETC被认为是更为可行的办法。在我国路网中遍布各级收费站,这些收费站通行能力不足导致高峰时段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的交通拥堵。
交通部的相关资料显示,设置ETC专用通道后,收费站通行能力和效率明显提高,有效缓解了高峰期拥堵。以北京为例,2008年至2013年,所有ETC用户总通行时间累积节约了890万小时。由于ETC车道实行不停车收费,1条ETC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5条人工收费车道,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平均由14秒降到3秒。以此计算,全国每年可减少停车次数约12亿次。
更主要的,车辆走ETC专用道时,怠速、刹车现象几乎消除了,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
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ETC相对人工收费平均燃油消耗降低20%左右。每万次ETC交易,可节约314升燃油消耗,减少56千克各类污染物排放。车辆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一氧化碳排放减少约70%。实施ETC还可降低约20%的人工与服务成本。
以北京为例,北京环境交易所曾就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期间北京市境内398条ETC车道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了核算,并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交易。数据显示,通过ETC系统,北京两年内共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6103吨。
“ETC技术应用将会加快改变现行占主导地位的人工收费模式,在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时,节约管理成本,改善管理水平。”在2月3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说。
不过,ETC的减排效果还面临堵车问题压力。《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由于交通拥堵,北京每日多排放二氧化碳1.67万吨,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9.5吨。交通拥堵让北京市年损失1056亿元,相当于北京GDP的7.5%。倘若平摊到每辆机动车上,每年每辆车的平均经济损失达21957元。每年仅在燃料一项上北京市就浪费了722.9万升,高达201.1亿元,平均每辆车每月仅燃油损失就达348.4元。评估结果显示,北京每年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额外生态环境污染损失为45.2亿元。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主任李作敏介绍,截至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陕西等14个省市已实现了ETC联网运行。从2014年末开通截至今年1月26日,短短一个月时间,联网区域内跨省ETC交易量高达1000万辆次,交易金额6.5亿元。
按照交通部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建立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机制。客车ETC使用率不低于25%,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20%。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建立统一规范的ETC客服体系,客服网点覆盖到县(区)级行政区,用户服务更加便捷。建立多元化的用户发展模式,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含非现金支付卡用户)。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ETC全国联网仍面临诸多难题。此前,个别省份由于电子标签、用户卡发行时未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导致大量用户无法跨省通行,涉及数十万用户卡,不得不召回升级;河南、湖北、广东、重庆等地车型分类目前仍与国家标准不同,造成混乱。在2月3日的推进会上,交通部已明确要求出现问题的省份尽快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