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干净的厂区车间里,一条庞大而弯曲的饮料生产流水线一直从远处的灌装池伸展过;流水线旁,二十来个工人不时拿起传送带上的产品进行检查;在流水线的终点,一台机械手臂左右旋转,把传送过来的一箱箱饮料码放整齐;随后一台叉车开过来,迅速将码垛好的饮料运走装车。
这是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枇杷润茶饮料的生产车间。企业新厂房实施机器换人后,安静整洁有序高效的自动化生产取代了老车间嘈杂忙乱热火朝天的旧生产线。
“机器换人之后,我们公司的生产流程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干蔬、饮料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开发部部长林梅西告诉记者,受制于招工难与用工贵,企业2011年开始投建全自动化的新厂房。“干蔬加工有个去除杂质的工序,以前全都靠人挑拣。现在除了一百多人进行最后一道筛选把关外,其他的筛选、分选都通过自动化设备完成。”
在招工难、用工贵、利润薄等多重因素叠加下,近年来我国沿海的制造业企业陆续开始实行以机器换人为途径的转型升级。像闽中食品这样的行业龙头,机器换人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成效。
“光干蔬筛选这个工序,我们工厂就节省了七八百号人工,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林梅西给记者列了个账本,“改造后的生产线,生产成本比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用工量也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企业订单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机器换人是我国制造企业解决招工难、用工贵,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莆田市经贸委产业科科长卢青涵表示,这一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界目前都已形成强烈共识。
“不往自动化方向走根本不行,活不下去。别的企业都上设备,你不上,成本降不下来,就可能被淘汰。”林梅西说,“我们以后上设备,都会上最好的自动化设备。”
不过与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大手笔投入相比,多数中小型企业机器换人的步伐则缓慢许多。
在莆田市长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忙碌的针车车间里,几个工人正仔细操作着新上的半自动针车机。一个工人将编好的程序输入电脑,针车机便在鞋面自动做出各种复杂的图案。
“带拐弯的图案,用现在纯人工操作的设备,得先在拐弯的地方停一下,把布料转一下才能做下一步动作。而这种半自动设备,你把布料放上去,针车便自动能做出你设定好的图案来。”长丰体育公司负责人林伟锋告诉记者,2013年和2014年,他先后共投入40多万购进9台半自动的针车机。
新设备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成品率,十分实用。不过林伟锋表示,目前企业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机器换人只能慢慢来。
“我们的意愿非常强烈,这几年想把所有的老设备全部更换,鞋面生产全面实现自动化。但预估这一共要投入3000万元,我只能一步一步来,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林伟锋表示,“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还是现金为王,要稳健发展。”
“目前许多企业都陷入两难境地。”福建新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新华表示,不进行机器换人,工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要机器换人,一次性投入大、回报期却很长。在细水长流和一次性投入之间寻找平衡点, 日本照护机器人 “Robear” 有一张可爱的熊熊脸,将能够在人口老化与人力短缺的日本担负起重要的照顾者角色。
日本研究机构理研 (Riken) 开发照护机器人,支持健康照护工作者的工作,能够将病人从床上抬起来移到轮椅上,且还可以帮助移动不便的病人行走,由于人力短缺,现在的照护者平均一天要做 40 次抬起病人的动作,因此 Robear 新的技术可以让照护者非常省力。
报导指出,Robear 的设计是基于 2011 年推出的模式 RIBA,这个更新版的 Robear 大约 90 公斤,比前一代轻一点,移动更灵巧,样子也更可爱。
低出生率与人口老化让日本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2060 年日本人口数将减少一半,虽然日本要求大规模的移民进入这个同质性高的国家,但居民仍抗拒移民政策,意味将来将愈来愈依赖机器人来执行需要人力的困难工作。
Robear 的动作轻缓,是因为内建的电容式触觉感测器,可以传送资料给致动器,致动器可以快速感应患者身体对于力道的任何阻力。这个触觉感应器是来自自动零部件制造商 Sumitomo Riko 的智能橡胶,弹性的橡胶感测器可以测量压力与形变。
这个机器人同时有六轴转矩感测器、摄像机、麦克风和 27 个自由度,或运动轴的机器手臂。Robear 需要人透过手动操作或是用 Android 平板电脑来控制,机器人双手可承受的重量只有 80 公斤,锂电池充电一次可使用 4 小时。
Robear 并非以商业化为目的,但 Riken 仍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实际应用在照护机器人上面,设计人员表示,如果要在近期内商业化,需要更简化、低成本的机器人,譬如马达要减少到两到三颗,价格要低于 420 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