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的一天,郭胜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乘机时发现自己没有带身份证,他不由得翻出身上所有的卡片,请机场工作人员试一试,工作人员发现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不仅存有人社系统的信息,还有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以及医保信息、银行信用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等。工作人员不禁赞叹:“这卡真牛!”郭胜也不必再去公安机关开具身份证明就顺利登机。 这张卡由兴和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下称“兴和县信用联社”)制发,作为内蒙古第一个试点地区,兴和县信用联社发出了自治区第一张拥有多项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即俗称的“一卡通”。兴和县信用联社理事长李世忠透露,目前由该社发出的社会保障卡已有6万多张。 支撑这样一张小卡片使用的是一个省级“互联网+”平台——内蒙古“人社云”。对此,从事“互联网+政务”研究的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研究员金江军表示,内蒙古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互联网+社会管理”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面。 内蒙古建起全国首个省级“人社云”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称“内蒙古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代勤在2015年的另一个身份是“高级讲师”,他受邀给来自全国“人社系统”的人员讲课,有10多个省份“组团”来内蒙古学习,河南省人社厅干脆把培训班放到了内蒙古来办。而吸引他们来到内蒙古的正是“人社云”平台。 据代勤介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早年曾启动的“金保工程”已使各省份的地市搭建起了平台,数据收集已经很完善,为搭建省级平台打下了基础,但这些平台独立运行,自成体系,造成数据无法跨市查询、人才流动无数据对应、业务也无法跨市运行。“省级集中”成为人社部的战略。在此背景下,内蒙古于2009年开始着手构建省级“人社云”平台。 内蒙古人社厅经研究认为,在应用方面,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跨行跨省存取,因此在技术层面已无障碍,关键是如何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另外,人社系统的“一卡通”要为支付打开通道,实现银行存取就必须具有金融功能,在系统建设时就要考虑到与金融系统相匹配,与其它相关部门如税务、医疗等能够共享信息,这就要求平台建设必须采用国产标准化数据。最终,内蒙古人社厅选择与服务金融系统的东软公司合作。 内蒙古最初只是集中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之后尝试将“五险”进行逻辑集中,然后建立集中式基金财务系统、集中式指纹认证系统和集中式社保卡管理信息系统。 代勤介绍,如果只是将数据集中到省级,还算容易,但要在全区内实现业务办理就需要接通多个相关职能机构。内蒙古人社云平台其实在2013年就基本成形,这也给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省级集中”增加了信心,2013年,人社部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省级集中的意见》。内蒙古人社厅积极探索其他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到2015年6月,已接入公安系统、工商系统、医疗系统,并在7月接入锡林郭勒市公积金系统。 |